平菇接种和栽培关键技术

  • 平菇接种和栽培关键技术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章-栽培技术

消毒及接种 采取开放接种方式时, 接种前将料袋码放在地面上, 用金星消毒液等喷雾或气雾消毒剂对料袋及接种的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接种前接种人员将手、装有菌种的瓶 (袋) 外壁均用75%的酒精或0.25%的新洁尔灭消毒剂进行擦洗, 然后开始接种操作。接种采取两人配合, 采用系口方式接种, 一人负责开袋口、套环、报纸封口膜 (已灭菌) 封口, 另一人专门负责将菌种块或枝条接入袋中。采用枝条种接种时要稳、准、快, 每袋接枝条菌种1~2根, 一般1 h可以接种1000袋。秋冬季栽培平菇采用枝条种较多, 春季一般采用固体颗粒种接种。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主要是将袋直立码放在棚内地面, 在气温较低时采取密集码放模式, 气温较高时袋之间保留一定距离, 有时采用电扇加强通风主动降温, 保证袋内的料温控制在25℃。待菌丝长满袋后, 搬入出菇大棚进入出菇管理。

出菇场所与菌袋堆码方式 1 出菇场所 平菇出菇场地采用竹制结构拱形大棚, 大棚长度30~40 m, 宽度7~8 m, 菌袋码放好后中间走道宽度约1 m, 大棚覆盖物从内到外依次为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覆盖大棚两侧的薄膜离地约0.5 m以利通风, 遮阳网、草帘等则应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调节以利控温和通气。 图5 采摘后的平菇

菌袋码放方式 菌袋在棚内两侧横向排放在地面上, 每排码放菌袋约80袋, 秋冬季栽培每排码放4~5层, 春季栽培每排码放2~3层, 菌袋底部垫编织袋或塑料薄膜, 避免菌袋与地面直接接触。

出菇管理 在武汉地区9-10月份仍然有高温天气, 如果出菇前期气温较高, 以遮阳通风降温为主。在晚秋和初冬天气温度较为适宜主要以保温保湿相结合。早秋出菇前期如果菇棚内温度在25℃以上时, 一般夜间将菇棚两侧的覆盖物掀起, 支起高度为20~30 cm。晚秋和冬季, 菇棚温度在15℃以下时, 每天早晨和中午通风1~2 h。1~2潮菇后, 菌袋中的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 可结合补水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进行追肥, 补水后菌袋重不得超过其出菇前重的70%~80%。第一次注水后, 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 一般注水4~5次, 遇高温天气停止注水。采收平菇后, 清除残余菇脚, 停水养菌3~4 d, 待菌丝发白, 再重喷水, 进行降温、增光、促蕾, 再按前述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管理得当一般可以出菇6~7潮[3]。

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长至七八分熟时, 即子实体边缘内卷时采收最为适宜, 要避免子实体边缘长平甚至向外卷起。采收时要注意捏住菌柄基部将子实体扭下来, 避免将培养料一同带出。采收的子实体放入框内按朵进行码放